《中华源·河南故事》中外文系列丛书

文明因多样而交流,因交流而互鉴,因互鉴而发展。一部世界文化史,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。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一定程度上说,了解了河南,就了解了中国。把历史的、现代的河南呈现给世界,是加强文明对话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。
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历史书。5000年中华文明,是人类文化长河中唯一没有干涸、没有断流的文明。中华文明的起源、文字的发明、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,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,河南作为国家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长达3000多年,先后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、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。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,即九朝古都洛阳、七朝古都开封、殷商古都安阳、商都郑州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。这里有记载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、仰韶文化遗址、龙山文化遗址,有“人祖”伏羲太昊陵、黄帝故里和轩辕丘,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,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、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,有“天下第一名刹”嵩山少林寺,有洛阳龙门石窟、安阳殷墟、郑州“天地之中”历史建筑群以及丝绸之路河南段、大运河河南段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,等等。这里风流人物灿若群星,有古代哲学家、思想家老子、庄子、墨子、韩非、程颐、程颢,政治家、军事家姜子牙、商鞅、苏秦、李斯、刘秀、张良、司马懿、岳飞,文学家、艺术家杜甫、韩愈、白居易、李贺、李商隐、司马光、褚遂良、吴道子;科学家张衡、僧一行,医学家张仲景和佛学家玄奘,等等。这里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,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,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。来到河南,你既可以参访世界华人的祖根圣地,也可以穿越时空与中国先贤对话;既可以领略古老汉字甲骨文的魅力,也可以追溯造福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;既可以观摩享誉世界的少林功夫、太极拳,也可以追寻古丝绸之路悠悠驼铃之声。
河南是自然景观的荟萃地。河南地处北纬31°23’—36°22’和东经110°21’—116°39’之间,大部分地处暖温带,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,总面积16.7万平方公里,地势西高东低,犹如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,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。境内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21处,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2处。有云台山、嵩山、王屋山—黛眉山、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,黄河、嵖岈山等国家地质公园15个,永城芒砀山等省级地质公园14个,南阳独山玉、新乡凤凰山、焦作缝山国家矿山公园3个,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。A级景区519家,其中5A级景区14家,4A级以上景区171家。有云台山景区、尧山大佛景区、嵖岈山景区、淇河生态旅游区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,有嵩山、白云山、鸡公山、王屋山、尧山、太行大峡谷、宝天曼、老界岭、云梦山、南湾湖、丹江口等山水奇观。“河从屋顶过,船在空中行”的“地上悬河”——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700余公里。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。
河南是物流通道的大枢纽。河南“九州腹地、十省通衢”,素有“中原”“中州”之称,郑州是中国重要的普铁、高铁双“十”字铁路枢纽,郑州北站是亚洲作业量最大的列车编组站,郑州东站是中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,中国“十纵十横”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五条经过河南,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。2019年末,河南高铁通车里程1688公里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67公里,均居中国前列。“空中丝绸之路”越飞越广,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,从郑州机场起飞2小时内就可以到达中国大部分城市,郑州机场已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56条,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开通16个航点,初步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、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“空中丝绸之路”不断航、不停飞,对外运送大量紧缺防疫物资,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。“陆上丝绸之路”越跑越快,初步形成以郑州为枢纽中心的“1+3”国际物流大通道(中欧物流通道和东向亚太、西向中亚、南向东盟通道),中欧班列(郑州)已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多口岸、多线路、高频次、常态化往返均衡对开、长运距(10000公里以上)国际冷链业务常态化运行的“数字化班列”,境外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,境内外合作伙伴达4000多家。“网上丝绸之路”越来越便捷,创新“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”和B2B2C监管服务方式,实现全球首家跨境零售O2O现场提货,基本达到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。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越来越顺畅,内河水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,郑州至连云港、青岛、天津等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运行,海—公—铁国际联运大通道优势日益凸3显。
河南是创业发展的新高地。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,劳动力资源丰富,消费市场巨大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、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,已发现矿种144种,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10种,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。境内灵宝、栾川、桐柏、叶县分别被命名为“中国金城”“中国钼都”“中国天然碱之都”和“中国岩盐之都”。河南工业体系完备,产业基础较好,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,构建了以装备制造、食品制造、新型材料制造、电子制造、汽车制造5个主导产业为重点,以冶金、建材、化工、轻纺、能源等5大传统产业为支撑,以智能制造装备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,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大省的嬗变,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国第5位。这里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随着“四条丝路”深入推进,河南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开放高地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、中国(河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中国(郑州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、国家大数据(河南)综合试验区建设高质量推进,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,与50个国家建立了121对国际友城,吸引了1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南投资兴业。开放的河南拥抱四海宾朋!
大河奔流,中原形胜。河南省外事部门组织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,认真研析河南历史文化,深入体察时代风貌,在此基础上编译出版“中华源·河南故事”中外文系列丛书,选取黄河文化、河洛文化、淮河文化、老子、庄子、黄帝、少林功夫、太极拳、中医、汉字、丝绸之路、古都、农业、大运河、文物、陶瓷、青铜器、手工艺、书法、杂技、豫菜、豫剧、中原典故、中原民俗、中原神话、愚公移山、脱贫攻坚、空中丝绸之路、陆上丝绸之路、网上丝绸之路、航空城、南水北调、中国粮谷、红旗渠、焦裕禄等主题,用图文并茂讲故事的方式,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将中国智慧、中原文化、河南特色与世界各国分享。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。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,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,中国文化也只是其中的一朵。河南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、兼收并蓄的态度,加强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,不断吸纳时代精华,共同创造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!